News

最新资讯

教你愉快地掌握改善方法(11)

【发布时间:2018-09-05】

需要理解的改善的三个诀窍之2

从“多个角度”切入

 

这个不行就用那个,那个不行再用另一个——这种“合并技”是很有效的

改善并不能将问题“一下子”就解决。而是从能做的开始,将对策一点一点积累起来,才能解决问题。

我们假设称它为“合并技”。就像柔道比赛中,并不追求华丽的“一击制胜”,而是一分、两分加起来来获得最终的胜利。

现实中,持续进行小的改善确实是比较可行的方法。但也不是全无问题的。实施一个改善又引发了其他改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,比如下面这个事例。 

某间工厂的通路上有个小小的台阶。每次推车通过这个地方时,都需要徒手把台车搬上去,非常麻烦。所以在那里作业的员工开始思考:“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这么麻烦?”“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?”然后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“在台阶的地方铺一块铁板”。因为这个办法非常容易实施,所以问题马上就被解决了。推车到那个地方时也不用去抬车,货物可以很顺畅地通过了。

但是,因为这是个食品工厂,工作现场的地上经常有水,所以这个改善实施后,反而产生了新的问题。

有水流过铁板时,铁板上会变得很滑。周围渐渐生出了“这太危险了吧!”的指责声。可是如果拆除了铁板就又会回到最初的状态了。因第一次改善而被责备的人想着“算了,还是别做这些多余的事了”就放弃了再次改善。

可是,如果是善于改善的现场就会说:“如果这个方法不行就改善”,“如果那个方法还是不行,就再改善”。当上个现场的情况发生时,他们会说:“变滑的话,那再加上防滑的改善不就好了?”也就是说,其他的问题的发生也是一个再次进行改善的机会,他们会这样想。因此就会产生“用有凹凸不平面的铁板”、“涂上防滑涂料”、“在油漆里混上沙子再涂上去”等等改善方案。

从不同角度思考对应台阶的对策

多个原因,需要多个对策来对应

其他问题,会有引发问题的其他原因,那个这个原因就应该用其他的对策或想法来对应。

所以,善于改善的人能从多个角度切入,能多方位的思考,想出不同的点子来。而不善于改善的人在面对问题时,往往只能想出一个对策来。如果那个对策可以实施还好,但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么简单。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,那唯一的一个对策不能成为现实的话,解决问题的脚步就只能停在那里了。

能通过多个角度而想出多个点子的人,会说:“这个不行的话就用那个”“那个不行的话就用另外一个”,这样才不会走入死胡同。

“从多个程度开始”和“从多个角度切入”,这两个原理有一个共通的关键词,就是“多个”。也就是指,我们在解决问题时,不能仅仅靠“一个方法”或“一个程度”,“多个方法”和“多个程度”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现实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“多个原因”引发的。

多个原因就必须要多个对策来对应。因此,只实施了一个改善后就说“好了结束了”是非常不现实的。只要引发问题的其他原因还在,其他的问题也就还在。所以我们才说,改善不是一次就结束的。改变角度、改变程度、改变方法,必须将问题的所有源头全部击溃才能解决问题。 

把这个原理可视化后,也就是QC活动中经常用到的“特性原因图”(下图)了。

原因和对策的正反面

这幅图的别名也叫“鱼骨图”,在国外还被冠以他的创造者(石川馨老师)的名字,叫做“石川图表”。鱼的头部写上“问题”,然后在从背骨延伸出来的小骨或刺上,写上引发这个问题的“原因”。通过这幅图就可以一目了然:一件事是跟多个因素都息息相关的。

然后,我们经常说,对策就是原因的相反面。把这条鱼整个翻过来,相应的,头部变为“改善的成果”,而鱼背上的小骨和刺上就是对应原因的对策。

通过这幅图我们就能知道:多个原因必然要有多个对策,或者说需要多个对策来对应。


TOP

QQ咨询

400-8857-123